在大家身边的环境中,为世俗所不解的行为太多太多。大家总是只看到某些事物表面的利益,却看不到在利益的背后,还有一种超越利益的价值存在。不少人都习惯于以我们的得失观去衡量别人的得与失、悲与欢,其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法国思想家卢梭过去由于缺钱而撰写了一部话剧,上演不久即盛行全国。国王观看了之后,决定给他一份年金,然而却被卢梭严词拒绝。这种连国王面子都不给的行为,在当时大家看来是让人讶异和很难理解的。然而卢梭却说:假如我要了这份年金,真理就完蛋了,自由就完蛋了,民主就完蛋了。从此,我就要去看其他人的脸色行事,靠阿谀奉承过日子。
诚如卢梭所言,即便是再丰厚的年金,在自由和尊严面前也是无足轻重的。世俗的偏见和不解,只能衬托出卢梭内心的纯净与高贵。自由和尊严在卢梭的价值尺度上,是很难用资金和地位来衡量的。
实,坚守自己梦想的高地与心灵的净土,不被世俗的价值观所浸润与同化,自古以来就不乏其人。古有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毅然弃官还乡,归隐田园;今有从哈佛大学毕业,自愿去基层奉献青春的最好看的村官。这位村官坦言,他别无所求,只想得到自己内心的满足。然而,几乎每一位到访者都曾请求他亮出哈佛毕业证书,由于在他们的眼中,哈佛学子与普通村官这两种身份相差十万八千里,实在很难重叠在一个人身上。
以世俗的价值观去品评别人的梦想和追求,从而去断定光鲜靓丽的物质条件和虚无缥缈的梦想与追求之间的高低得失,这两者之间一定会有巨大的落差。唯有那些追梦者才能深深领会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精神内涵。
其实不单是现实生活,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也向大家传达着追求梦想,不被世俗左右的思想。《一千零一夜》中的商人辛巴德,舍弃自己可观的财富去海上航行,历经艰险磨难,最后获得了精神上的巨大满足;《悲惨世界》里的主教米里哀不只原谅了冉阿让的背叛,还将银器送给了他,从而换得了冉阿让的新生;《沼泽地》中那位从未正面出现甚至让人们视为疯子的艺术家,在别人的不屑与唾弃中表现出了一位追求精神自由的画家的高贵灵魂。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大家不可以用功利的见地去看待追梦者的行为,大多世人眼里的悲剧总是却是追梦者孜孜以求的喜剧生活与理想境界。
有关推荐:中考满分作文范本大全
点击查询更多信息